文、图 | 夏晨 2021-01-02

冬至那天的午后,紫苏同学说:“去散散步吧。”十分钟后,我们走上了家旁的那条小径。
我喜欢散步,但不是那种穿林越野登高爬山的远距离徒步。徒步需要一定的装备、一定的训练、一定的经验和知识,更需要一定的身体素养和顽强毅力。我喜欢的散步,是走走停停的漫步。
渥太华有一条绿带,是城市里一条飘扬的绿巾。两百多平方公里的绿地、农田、湿地、和森林,自东而西穿城而过,构成了这个美丽都市中一个巨大的自然保护区,无数的野生动植物在这条绿带中繁衍生息。家旁的这条小径,从这条绿带的一片森林中穿过。据说沿着这条小径,一路向东可以走到大西洋边,一路向西可以直达太平洋,如果向北,能够看见北冰洋,是横跨加拿大全境的一条步道(Trans-Canada Trail)中的一小段。
在这条小径上散步,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是非常合适的季节。春暖花开的日子里,徜徉在小径上,花香阵阵,彩蝶翻飞,小鸟儿在树上歌唱,度过多少快乐时光。夏日的午后,流连在小径上,两旁的树木像列队欢迎的士兵,树叶儿随风唱起迎宾的歌谣,炙热的阳光从浓密的绿叶中间穿过,洒落一地斑驳,酷暑里飘散着沁人心扉的清凉。秋风吹来的时候,枫叶红了,桦树的叶子黄了,涛声阵阵,层林尽染,走在洒满了五彩落叶的小径上,漫不经心地走进了秋天的风景,沙沙作响的脚步声唱起了踏秋者的合唱。到了冬天,厚厚的白雪把小径装扮成户外运动的乐土,穿上印第安人的雪鞋悠闲地散步,踩着滑雪板尽情地越野,冬日里的小径依然是人人钟爱的地方。
前年圣诞节的时候,邻居艾黎告诉我们说,家附近的那个购物中心有一个散步俱乐部,每天早晨有一群人在那里散步,推荐我们去看看。二零一九年元旦一过,一大早就和紫苏同学直奔那里去了。购物中心离家很近,开车不到十分钟的路程。进入商场,里面大大小小的店铺都还没有开门,只有美食大厅里一家“第二杯”咖啡馆在营业,生意看起来挺红火,中间的大厅里三五成群的各族裔老头老太围桌而坐,有的聊天,有的打牌,有人静心读书,也有人轻快地敲击着笔记本电脑的键盘,忙着自己的事情。许多人在商场中间的长廊上散步,有的健步如飞,有的拄着拐杖,有的要助步机帮助。深冬的清晨,户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,商城里却是生机盎然、热闹非凡。
按照艾黎的描述,很快找到了负责的妮莎,一位和蔼的印度裔女士。说明来意,妮莎笑着说,你们一进门我就注意到了,没有想到你们也是来散步的。你们确定要参加这个俱乐部吗?这可是一个退休老人的群体,你们太年轻了。我说确定的,我们也是退休老人了,于是大家哈哈一笑,妮莎开始介绍,说这是一个渥太华市政府资助的体育项目。商场上午十点钟才开始营业,但每天早晨六点钟会准时开门,让散步者进入。介绍完毕,开始办理注册手续,填一张登记表,签署一份免责声明,领到一个写上自己名字的胸牌,一张散步里程记录表格,一支圆珠笔,注册就完成了。带上胸牌,开始在商场的长廊里转圈。
二零一九年许多天的清晨,都去这个购物中心散步。十月底的时候,俱乐部举行了一个庆祝活动,五六十人聚在一起,合影留念,享用一份免费的丰盛早餐,外加一件纪念衫,市政府和商场的负责人前来祝贺。从俱乐部主席的致辞中得知,原来这个俱乐部有着很长的历史,让人刮目相看。三十年前,几位常常在一起散步的女士发起了一场游说活动,说服渥太华市政府与散布在市区内的几家大型购物中心合作,资助一个室内散步项目,鼓励那些退休的老人们在商场开门营业前到附近的商场去散步。渥太华的冬天漫长而寒冷,有这样一个项目,许多老人就有了走出家门的由头和去处,既锻炼了身体,增强了体质,又增加了人际交往,减少了罹患疾病和抑郁的几率,政府节省了医疗开支,商场也增加了人气。散步者可以在商场里和朋友们共进早餐,或者享用一杯咖啡,还可以顺便购物。这显然是一个人人共赢的项目,各方一拍即合,俱乐部就应运而生。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,俱乐部的成员来来往往,但三十年间俱乐部一直在健康地运作着。
天冷的日子里去购物中心散步,晴好的时候去家旁的小径走走,二零一九年散步的日子,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慢慢地流过。
二零二零年初,一场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迅速在世界各地漫延,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北美洲,受感染的人数呈指数式上升,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。为了应对急剧飙升的疫情,世界各地一座又一座的城市进入封锁状态,一条又一条边境线瞬间不再能够自由通行。三月十六日安省政府宣布关闭一切公共场所,商场、公园、影院、泳池、学校等公共设施一律关闭,渥太华这家三十年未曾停止脚步的室内散步俱乐部,也不得不暂时停止了活动,恢复无期。家旁的那条小径,也不能随意进入了。散步瞬间成了奢望。
冬天慢慢地过去了,但疫情并没有随着冬天的离去而消失。虽然微信朋友圈里时不时有朋友们去远足、散步、骑行、甚至渡河划船的信息,但面对忽高忽低起伏不定的疫情数据,我们没有多少勇气走进人群。在居家隔离闭门不出中熬过了三月到六月的第一波疫情,散步,只能在后院和家中的跑步机上进行。
前院的花坛里开满了萱草和鸢尾花的时候,紧急状态中的城市终于露出了一线曙光,每日确诊的人数开始在个位数左右徘徊。六月十二日,渥太华进入疫情后期重启进程的第二阶段,许多疫情中的措施开始解禁。虽然那个室内散步的俱乐部依然不能恢复正常活动,但森林中那条美丽的小径终于开放了。只是夏天前后院的花花草草需要侍弄,不去小径散步似乎也不觉得缺了什么,还可以避免与新冠病毒不期而遇。出门散步,就继续搁置。
窗外那棵大槐树上悦耳的蝉鸣声中,七月中旬的渥太华进入了重启的第三阶段。在家里隔离了四个多月,终于可以走出家门了。隔三岔五去小径走走,慢慢就成了疫情中的日常。
当秋风再次吹过,小径两旁的树木开始变得五颜六色的时候,城市迎来了第二波疫情的高峰。十月七日,渥太华当日确诊人数达到一百七十五人,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确诊人数最多的一天。三天后,城市不得不退回到重启过程的第二阶段,一些室内服务设施再次关闭,但户外活动可以照常进行。经历了大半年各种疫情消息的疲劳轰炸,麻木的神经对疫情的关注不再敏感,偶尔去小径散步,成了第二波疫情中对自己的奖赏。
记忆中,每年冬至那天天气都不太好,今年也不例外。阴沉沉的天空,时而飘过几朵雪花,小径上洒落一层薄薄的白雪,凌乱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脚印。和紫苏同学慢慢地在小径上溜达,品味冬日里那份愉悦的心绪。
一位牵着小狗的女士迎面走来,隔着几丈远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躲向路边,相向而过时彼此互道一声“你好”就匆匆离去。这要是在从前该是多么的不礼貌啊,可是如今,这却是最友好的相遇。尽可能保持最远的社交距离,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规则的敬畏。如果还像以前那样近距离通过,心里该犯多大的嘀咕啊。

快过圣诞节了,有人把圣诞树上的饰品挂在了小径旁一丛灌木枝上,为冬天的小径披上了节日的彩妆。虽然城市依然笼罩在疫情的乌云之下,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因为疫情而被迫发生了许多改变,但有什么能阻挡人们心中对美善的渴望与追求呢?
原载:《中国日报》2021-01-12